网络社交新浪潮:聚焦闽南本土聊天室的烟火气
在短视频与朋友圈大行其道的年代,泉州的一个民间网络聊天室却意外形成了独特的社交生态。这个名为"古早味茶话室"的线上空间,每天下午三点准时"开张",聚集着从安海到泉港的闽南乡亲们。
记者发现,这个聊天室的界面保留了2000年BBS论坛的原生态:土气的像素logo,时不时卡顿的对话框,还有成员们发的老式颜文字表情。参与者既有退休的中学老师,也有开茶叶店的小老板,更不乏在东南亚经商的侨胞。他们用夹杂着闽南语拼音的文字,聊着润饼菜的做法、东西塔的传说,甚至为"烧肉粽要不要加香菇"吵得不可开交。
"比微信有温度多了。"65岁的王阿伯告诉记者,在这里他能找到30多年前在中山街茶馆聊天的感觉。聊天室创始人"海蛎煎"(网名)介绍,平台采用实名制+邀请制,现在2000多名用户里80%都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。
中国社科院网络社交研究员李明认为,这种地域性小众社交平台的走红,折射出当代人对方言文化和乡土认同的强烈需求。而在这个人均网速500兆的时代,缓慢的文本聊天反倒成了稀缺的"数字古早味"。(完)